好不容易,宝宝长大了,却开始有一大堆行为的问题出现:打人、乱发脾气、做事情拖拖拉拉、没礼貌等。父母的耐心与爱心一再受到冲击。
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小孩,但是教养的路途漫长,父母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挫折,就算脾气再好的父母,也会有耐性被磨光的一天;这个时候,父母的怒气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。
有的父母会责骂小孩,有的甚至会打小孩。但是打骂小孩不只会影响亲子关系,破坏小孩的自尊心,对小孩的学业和行为发展都有不良的影响。
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,常常被体罚的小孩的词汇认知分数会比较低;而且比较会有攻击性的行为问题。
我们都知道不应该打骂小孩,但是父母也是人,也会有生气、情绪失控的时侯。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我们的负面情绪呢? 怎样才可以避免和小孩的正面冲突呢?
父母为什么那么气?错误解读小孩的行为
我们会常说:“你为什么要让我生气!?”其实我们要不要生气,重点不在于小孩,重点在于我们自己的想法。
当我们觉得小孩的捣蛋行为是故意冲着我们来的时候,我们便会感到非常生气,觉得小孩“故意”跟我们作对。
但是如果我们把他们的行为解读为“成长过程中的一部份”时,我们对小孩便会有更多的包容心。
投射反应
妈妈跟小孩搏斗了一整天,好不容易等到爸爸下班回家,以为爸爸可以帮忙照顾小孩,让自己松一口气,谁知道爸爸却像大爷一样坐在客厅看电视,完全没有想要帮忙的意思。
妈妈心里一肚子气,但是因为不想吵架,所以只好憋在心里。这时候,小孩不小心把水弄翻了,隐藏在妈妈心里的怒火一下子被点燃,可怜的小孩成为了炮灰。
其实妈妈生气的不是小孩,因为以往妈妈是不会因为这些小事情而责骂小孩的;但是今天,妈妈累了,再加上爸爸的漠视,小孩弄翻水杯刚好触碰到妈妈生气的按钮,妈妈的情绪一发不可收拾。
我们很容易会把对别人的怒气投射在无力反驳的小孩身上。
童年的负面记忆
在心理学的角度,也许我们童年曾经有过一些被遗忘的不好经历,如被父母打骂、遗弃、甚至虐待,会不知觉的影响我们对待自己小孩的心态。心理学家称这现象为“育儿室的灵魂 (Ghosts in the Nursery)”。
它们会好像幽灵一样伴随着我们,我们看不到,甚至不知道,但是当我们的小孩不小心触碰到我们的伤口时,我们会不知觉的重复上一代给我们的教养方式。
根据南加州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员报导,童年时遭受过不合理对待的青少年妈妈,会有比较高虐待自己小孩的风险。
害怕别人的眼光
有时候我们生气并不是因为小孩犯了什么大错,只是因为我们的“面子挂不住”,觉的小孩不尊重我们。
特别在公众场合,人多的地方,当小孩闹别扭,大吵大闹时,我们会觉得丢脸,害怕别人说我们不会教小孩,所以会在羞耻和想要证明给别人看的情况下生气骂小孩。
我们应该怎样调适我们心态来面对小孩的脱序行为呢?
给自己设立界限
当我们可能因为太累,或是在公司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而情绪不好时,告诉小孩我们的心情,并且告诉他们要学习为别人着想,不要做一些让别人感到不愉快的事情。
不要累积怒气
小孩一次不听话,我们可以当作没看到;第二次不听话,我们还可以忍一下;但是如果第三次还是不听话,通常我们的怒气已经到了极点;这时候我们已经不可能心平气和的跟小孩说话。
所以当我们发现小孩有不当行为时,应该第一时间,把手头的事情放下,认真和严肃的警告他们。
诚实的面对自己的感受
明明不喜欢带小孩,却因为害怕别人说不是好妈妈,硬着头皮要自己带;生气老公不帮忙,却不想当一个不体贴的老婆,所以不敢对老公直言等情况常发生在很多家庭里面。
我们不去面对,不代表问题不存在。把负面情绪隐藏起来只会让我们迷失方向,最后受害的是被我们迁怒的小孩。我们必须要诚实的面对自己的感受,找出生气的根本原因。
把声音放小,放慢
研究显示当我们冷静地说话,我们的心情也会跟着变冷静,对方的回应也会越冷静。你也许会觉得很难,因为生气就生气了,还怎样控制声音?
但是为什么在外面人多的地方,我们为了面子,就可以小声说话,在家里就不行呢?很多事情,我们可以做得到,只是我们愿不愿意做而已。
给自己冷静的时间
不只小孩不乖时需要“暂停时间”(Timeout),大人生气时,也需要“暂停时间”。去自己的房间,让自己冷静一下。
如果小孩太小不能独自留在房间,父母可以坐在一旁,闭上眼睛,深呼吸。等怒气过了,再回去跟小孩讨论。当我们没有了怒气,我们更能够听到小孩的想法。
预测会让我们生气的状况
如果我们可以预先知道什么状况会让我们生气,我们便可以找出解决的方法,譬如:小孩爱拖拖拉拉使上课迟到,我们可以提早半小时叫小孩起床。或是小孩到了傍晚特别爱发脾气,可能是因为太累,我们可以让他们睡午觉。
说服自已
当小孩犯错时,跟自己说: “我很生气,但是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。” “只是一场意外,他不是故意的。” “只是小事情,没有什么大不了!” 当我们的态度、想法改变时,我们会发现小孩的行为也会跟着改变。
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
每个小孩都有可能在大庭广众哭闹、发脾气,这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。如果有人投以质疑的眼光,他应该是没有小孩,所以不明白小孩的行为发展过程。
在这情况下,父母必须要保持冷静。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让小孩大哭一场。如果怕影响到别人,可以把小孩带到车上或是洗手间,等他冷静下来再回到原处。
不要对小孩寄予太高的期望
小孩尽了努力也只拿到 85 分,但是父母却认定小孩偷懒,要求他拿 100 分。做为父母的应该清楚了解自己小孩的能力,不切实际的期望只会让小孩辛苦,让自己失望。
在小孩的世界里,父母就是他们的一切。他们的生活所需、情感的依附、对人的信任感完全依赖着父母的供给;如果他们唯一的依靠因为生气而责骂他们、打他们,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是非常的大。
要做到不生气几乎是不可能,但是我们必须要找出正确的表达方法,不要让一时的怒气使我们做出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。做父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让我们跟着小孩一起学习,一起成长。